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简介、师资力量及就业情况

  1. 首页
  2. 四川中考报名系统入口
  3. 正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简介、师资力量及就业情况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咨询电话:86413452-801)

1.专业简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战略导弹总体设计专业,文革期间停办。1990年恢复专业招生,1991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设置原则,更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并成为国防重点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和领军人物培养计划。 

?姿态控制

冬季联赛 (51)?冬季联赛 (61)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前身是空间环境专业,该专业是结合航天技术特别是载人航天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于1989年成立的,后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原则更名为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并成为国防重点专业。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08年建立的航天新专业,该专业理工结合,学科交叉,注重基础,强调应用,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上述三个专业是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级学科下设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并建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的发展规划是:以航天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工作,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使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高素质航天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优越的教学保障条件。突出航天及国防特色,拓宽科研领域,跟踪学科前沿,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通过科研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科专业整体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本专业大部分学生分配到祖国航天和国防部门工作。60年代的毕业生中成为将军的有三人,在解放军三总部等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十多人担任国家重点型号总师、总指挥,一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人在航天总公司、国防科工局等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90年代后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国防和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专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和深造的机会,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等国的著名研究机构和高校建有合作交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协议。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航天专业技术研究、设计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及兵器等领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控制等研究设计工作;也可在其它领域从事产品机电一体化设计和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作。同时,航天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共建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俄语”(双学位培养)专业学制五年,实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俄语”双学位培养方案,按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名额招生。培养精通俄语的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专门人才或具有航天航空知识背景的紧缺型科技俄语专门人才。学生可在俄罗斯高校学习3年,学业优秀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可获得俄罗斯高校的工学学士学位,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双学位学业者,获得哈工大工学及文学学士学位。 学生也可在哈工大进行双学位学习。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双学位学业者,获得哈工大工学及文学学士学位,学业优秀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均有赴俄罗斯高校留学半年或一年的机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航天专业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航天环境模拟及控制、飞行器动力学设计与仿真研究,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利用、振动试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工作。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空间科学与应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工科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大学英语(或大学俄语,大学日语)、工程图学(CAD)、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结构力学与有限元、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动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工程、空气动力学基础及导弹飞行力学、空间飞行器飞行动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导弹及运载火箭总体设计、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等。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工科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大学英语(或大学俄语,大学日语)、工程图学(CAD)、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弹性力学基础、结构动力学、航天器多体系统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飞行器结构环境效应分析、空间环境、航天器热控制技术、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等。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物理及应用光学、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信号检测技术、光信息处理、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基础天文学、实测天文学、天体力学、空间环境、深空探测导论、航天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卫星导航及天文导航、飞行器组合技术等。 

专业建有完善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可供学生提升航天航空领域创新探索能力,开拓专业视野。 


2.师资情况 


专业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20人(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90%以上。 

作为学科学术带头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均投身教学第一线,承担着课程教学、实验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和积极作用。 

本学科制定了后续五年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确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总方针,即稳定现有师资队伍,不断补充高素质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与上述三个专业紧密结合的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知名学者、教学带头人 


曹喜滨教授,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和总装备部授予863计划十五周年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年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担任国家863领域专家组成员,总装备部卫星专业技术组成员;多颗卫星型号总师,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曹喜滨教授为带头人的微小型航天器系统技术研究团队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崔乃刚教授,担任教育部国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航空学报》、《宇航学报》、《弹道学报》等期刊编委,国家某重点武器型号副总师,国防基础科研先进设计技术专家组成员,还被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他本人承担了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崔乃刚教授为带头人的航天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被批准为哈工大优秀教学团队。 

庞宝君教授,现担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家组防护工作组副组长、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防护组成员和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强度与环境》、《航天器环境工程》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固体力学和空间环境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并完成国防基础科研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组织建设由原科工委投资建设的哈工大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实验室。 


4.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本专业所在学科的教师重视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与国家导弹及航天领域发展规划密切结合,承担了一批与国家航空航天及兵器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装备预先研究计划、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型号研制横向协作课题等,涵盖了航天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型号研制各个不同层面的前沿问题,全面提升了本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本学科负责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由高等学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航天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国际上第一颗实现在轨飞行的三线阵立体测绘卫星,于2004年发射成功。该项成果入选2004年度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本学科研制的第二颗新技术试验卫星也于2009年发射,2012年末圆满完成在轨任务,该项成果入选了2012年度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本学科研制的“快舟一号”、“快舟二号”飞行器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射,该飞行器为新概念航天器,引起了国内外航天界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奖3次;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其中被SCI检索84篇、被EI检索325篇。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拥有“微小型航天器系统技术”和“深空探测着陆与返回控制”两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应急空间飞行器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还与加拿大约克大学成立了航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聘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深空探测领域首席科学家法库教授担任本专业首席国际学术带头人。建有设施一流、展品丰富、国内高校展品中规模最大的航天馆。专业教师注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验条件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三项。 


5.学生培养特色,读研就业情况 


依托科研优势,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从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均开设创新训练课程,有20余门创新训练课供学生选择。从大三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团队意识和科研素质。本学科95%以上的毕业设计课题都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实际课题,使学生能紧密结合科研工作,长见识、练才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认识、有所思索,造就了哈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


?姿态控制


冬季联赛 (51)?冬季联赛 (61)


立足航天与国防,形成鲜明的航天、国防特色 


本专业从创办之始,就立足航天与国防,形成鲜明的航天国防特色,学生培养一直定位于为国防军工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将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空间飞行器作为重点对象,将飞行动力学与控制作为重点方向,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 


专业有60%以上的学生能被保送和考取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为国内著名的航空航天及兵器科研生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