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省2016届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1. 首页
  2. 政治学习经验
  3. 正文

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省2016届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2015年11月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解析:考查生产和消费辩证关系的知识。北京举办冬奥会带来的商机是新的消费热点,将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服饰的发展, 故④正确,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正确。②与题目无关,③属于间接引申。故本题选A。

2.  C解析: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变化不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长率是递减的,如图③表示。高档消费品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增长率是递增的,如图②表示。人们对劣等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如图④表示。故本题选C。

3.  C解析: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体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也是在发展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推动国有经济实现形式创新,故②③正确。国家的政策是国有资本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①错误。④表述错误。本题选C。

4.  B解析:考查利润、外汇汇率的知识。某企业商品每件30美元,人民币计价为30×6.4=192元,利润=收入﹣成本,故每件商品的利润为:192﹣84=108元。这批商品的利润为108×200=21600万元,故本题选B。

5.  D解析:考查企业经营的知识。边际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是人们不愿意连续消费同样的物品,因此企业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人们的求异心理,或对原有产品改进质量和性能,实现升级换代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故③④入选。①②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

6. C解析: 考查投资理财、融资的知识。股权众筹是一种新兴融资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居民来说是一种投资方式,故②④正确。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低风险、高回报的现象不存在,①错误。投资不可能规避竞争风险,③错误。本题选C。

7. C解析: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大病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是再分配范畴,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ABD三个选项均与题目无关。本题选C。

8. C解析: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互联网+农业”体现先进生产要素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故②③正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①错误。④选项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

9.  B解析:考查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PPP模式正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③正确。发展PPP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才能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故④正确。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②错误。①与题目无关。本题选B。

10.  A解析:考查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体现出我国一些产业的优势。故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11. C解析: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知识。A选项表述有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选项立法权应为人大的职权,和题目材料无关;D选项中社会主义理论是理论基础,而非物质保障。结合题意,只有C项符合。

12. A解析: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①选项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入选;②③选项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排除;④选项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入选。本题选A。

13. B解析:考查政府的工作原则与宗旨。材料体现了政府部门站在群众的视角,尊重群众感受,有效化解了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是政府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原则的体现。而非民主决策。②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14. D解析:考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知识。十三五规划取消预期性指标,体现共产党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是坚持科学执政,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①与题意无关,③中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本题选D。

15. A解析:考查协商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不仅仅是召开政协会议的协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它还包括多种形式。而人民代表大会属于选举民主,故排除④。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属于党内会议,也没有协商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②。本题选A。阳光高考门户考后首发

16.B解析:考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不符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表述错误。应该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

17. A解析:考查时代发展的主题与国际关系相关知识。②与题目材料不匹配,材料无法证明世界各国人民的仇恨;④说法错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敌的结果。日本侵华军人的转变反映了中日人民内心对和平的渴望,对法西斯势力的反对,所以本题选A。

18.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文化遗产、民族节日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相关知识。面对濒临灭绝的传统美食技艺,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为首先是拯救、保护和发展,而不是盲目大力发展传统美食产业,更不能原汁原味继承传统美食工艺。因此排除A、B项。C项表述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正确选项是D。

19.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四大名著”国际发行总量逾600万册,以及画风、内容要有自己的特点等说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有特点,在差异化竞争下具有文化自信,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了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前提。因此①④正确。而②③表述错误。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对文化道路和文化目标充满自信,但不是文化国际化的根本途径,也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正确选项为C。

20.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A正确。B是文化影响人的来源,C强调的是人的文化选择,D强调的是科学文化知识,不符合题意。

21.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关键是明确引文的中心是“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可见,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A、B选项与引文无关,D选项表述欠妥。

22.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根据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立足于现实思考其意义,②③ 正确。①④强调的是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因此B正确。

23.B解析:本题以“扶”字的发展演变,考查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扶字的甲骨文可知,汉字出现很早,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蕴育的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故选②③ 。而①项表述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只有先进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24.A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价值导向。“扶人委屈奖”是某网站的行为,倡导扶助行为的正确性与不容置疑性,但没有加大对假摔现象的惩罚力度,故②项不符合题意。题目要求“扶人委屈奖”的社会价值,而④强调的是对三名孩子的个人价值,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

25.B解析:本题以当前文化部的“净网行动”为载体,考查关于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要求是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而A、B、D是国家、社会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正确选项为B。

二、非选择题。

26. (1)本题以征收环保税为背景情境,综合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要求能够在解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市场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同时,能够逻辑严谨地论证每一条举措如何达到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目的。

答案示例:

①征收环保税,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征收环保税,企业排污代价提高,成本增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环境质量改善。③对于节能环保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投入更多资金加强节能环保,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④开征环保税,部分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消费者可能为某些产品的环保税“埋单”,有利于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每点3分,共12分)


(2) 监督是政治生活当前的热点问题,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权为背景,围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大能力,考查宏观视野下政治生活主体“如何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综合运用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人大代表职能的相关知识,阐释人大如何履行监督权,对考生政治生活知识的系统认知提出较高要求。

答案示例: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依据宪法和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常态化监督,完善监督机制,依法履行监督权。(3分)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民声民意,通过召开常委会议、专题询问会等方式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3分)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高效履行质询权,审议权,不断增强监督实效。(4分)

27.(1)本题综合考查企业的经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能够通过分析材料中云南著名商标“园角刺绣”的市场化历程,获取其经营成功的要素信息:面向市场、创新、开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将材料信息和知识有机结合阐述即可。

答案示例:

①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②注重创新,拥有专利技术,提升产品在文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提高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其走向国际市场。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进程,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每点2分,共8分)

(2)本题以“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云南省文化“走出去”取得成效的材料为信息来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综合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回答“文化怎么做”的问题。

答案示例:

①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地理、社会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交流、传播、贸易的力度,这是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2分)

②注重文化创新,立足云南文化资源,兼容并蓄,打造云南特色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利用多种媒体、精心开展丰富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分)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借鉴、融合。(3分)

④通过商业贸易、艺术节等途径;以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为手段,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交流成效。(3分)

(3)本题以我国在外交中展现的大国自信为背景,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大国自信源于外交理论、外交行动以及国力提高等几方面。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知识与材料信息结合,阐释本题的问题。

答案示例:

①中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我国实现了和平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们相信和平发展道路也必将赢得世界各国的支持。(2分)

②中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对时代潮流的判断与各国共同利益的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以和平的方式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2分)

③中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实力的增强使中国有能力开展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在国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分)

 

建议:立足我国的国家利益,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寻求国家经济合作中的共同利益。(4分)(只要结合政治生活知识,提出建议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