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省2016届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1. 首页
  2. 地理学习经验
  3. 正文

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省2016届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

(1)渤海盐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小、日照时数多、年降水少,利于晒盐;(3分)南海盐区海水盐度较高、年蒸发量大、年均温高,利于晒盐。(3分)

(2)淮河以北的盐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不利于晒盐;(2分)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且雨量少,利于晒盐。(3分)

(3)可行:可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同时解决浓缩海水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3分)

或者不可行:海水淡化存在着成本高、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并不严重;使生产工艺更加复杂,盐化工企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3分)

27.(13分)

(1)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风浪大;湖水含沙量小;结冰期长,冰层厚;河流水为主要补给水源。(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得满分4分)

(2)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大。(4分)

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且季节变化较大;临近波罗的海,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和极地地区冷空气的影响。(3分)

(3)航运、旅游等。(2分)

28.(11分)

(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2分)后经地壳抬升,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2分)

(2)古城堡及古墓群均为古代绿洲所在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及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使古代绿洲荒漠化加剧,绿洲被废弃;(2分)古代绿洲被废弃后,人类活动逐渐向河流上游移动,形成新的绿洲(城镇),(1分)从而使得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

(3)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夏半年太阳辐射强烈;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不利于路基建设;沿线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沿线地区城镇稀少,后勤补给不便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4分)

29.(12分)

(1)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湿度大,云雾多;(2分)山地、丘陵面积大,山坡地排水条件好,(1分)红壤适宜茶树生长。(1分)

(2)中央高地的茶园地势高,气温较低,较潮湿,茶树在比较潮湿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较为缓慢;(2分)而且茶树栽种地的坡度较陡,茶叶采摘也变得相当困难。(2分)

(3)进行所有制改革,大中小型茶园共同发展;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效率;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巩固重点出口市场;开发印、巴市场;大力开展调研和营销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4分)

 

附:综合题评分细则

26.(14分)

(1)对比中国主要海盐区气象资料,分别指出渤海盐区与南海盐区海盐生产的优势条件。(6分)

采分点:6个,每点1分,共6分

渤海盐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小、(1分)日照时数多、(1分)年降水少,(1分)利于晒盐;南海盐区海水盐度较高、(1分)年蒸发量大、(1分)年均温高,(1分)利于晒盐。

 

(2)说明淮河以北的盐场冬季是晒盐的淡季,而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则可以进行跨年度冬春连晒生产的原因。(5分)

采分点:5个,每点1分,共5分

淮河以北的盐场纬度高,(1分)冬季气温低,蒸发弱,(1分)不利于晒盐;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纬度低,(1分)冬季气温较高,(1分)且雨量少,(1分)利于晒盐。

 

(3)目前,在我国主要海盐产区,有专家建议“要将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生产相结合”,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3分)

采分点:3个,每点1分,共3分

(任选一种观点做答)

可行:可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同时解决浓缩海水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3分)

或者不可行:海水淡化存在着成本高、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并不严重;使生产工艺更加复杂,盐化工企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3分)

27.(13分)

(1)简述拉多加湖的水文特征。(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风浪大;湖水含沙量小;结冰期长,冰层厚;河流水为主要补给水源。(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4分)

(2)说明圣彼得堡市的气候特征及成因。(7分)

采分点:7个,每点1分,共7分

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1分)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1分)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1分)气温年较差较大。(1分)

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且季节变化较大;(1分)临近波罗的海,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1分)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和极地地区冷空气的影响。(1分)

 

(3)指出涅瓦河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向。(2分)

采分点:2个,每点1分,共2分

航运、旅游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2分)

 

28.(11分)

(1)简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地壳下沉,(1分)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1分)后经地壳抬升,(1分)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1分)

(2)简析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的原因。(3分)

采分点:3个,每点1分,共3分

古城堡及古墓群均为古代绿洲所在地,(1分)由于人口的增长及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使古代绿洲荒漠化加剧,绿洲被废弃;(1分)古代绿洲被废弃后,人类活动逐渐向河流上游移动,形成新的绿洲(城镇),(1分)从而使得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

(3)说出图中区域交通线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困难。(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夏半年太阳辐射强烈;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不利于路基建设;沿线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沿线地区城镇稀少,后勤补给不便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4分)

29.(12分)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斯里兰卡种植红茶的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地处低纬地区(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分)气候温暖湿润(或空气湿度大;云雾多);(1分)山地、丘陵面积大,山坡地排水条件好,(或山坡地排水条件好);(1分)红壤(或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1分)

 

(2)指出中央高地的茶园在茶叶生产上相对于南部低地茶园的劣势。(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中央高地的茶园地势高,气温较低,较潮湿,(1分)茶树在比较潮湿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较为缓慢;(1分)而且茶树栽种地的坡度较陡,(1分)茶叶采摘也变得相当困难。(1分)

 

(3)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斯里兰卡政府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采分点:4个,每点1分,共4分

    进行所有制改革,大中小型茶园共同发展;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效率;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巩固重点出口市场;开发印、巴市场;大力开展调研和营销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