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1. 首页
  2. 生物学习经验
  3. 正文

江淮十校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27.(9分,每空1分)

(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管状叶    不同    

(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要光

(3)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漂洗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分生    叶绿体、(大)液泡

解析:(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大液泡,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且有颜色便于观察。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可选用绿色的管状叶作为实验材料。两个实验中所用材料的色素分别存在于液泡和叶绿体,存在部位不同。为防止绿叶中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可加入少许碳酸钙。

(2)在黑暗中由于缺乏光照不能合成叶绿素,黄化现象黄色主要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要光。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可选用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装片制作的操作流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根尖只有分生区能进行有丝分裂,因而选择该区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生区与与管状叶细胞相比,无叶绿体和大液泡。

28.(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氮  镁  液泡       (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植物吸水(2分)   叶绿素的含量高(2分)

(3)无关变量(2分)        (4)7(2分)

解析:(1)Mg和N是组成叶绿素分子不可缺少的元素。成熟的植物细胞内有大型液泡,其中的液体通过渗透作用与外界溶液之间进行水分的交换。(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是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等,本题中体现的是叶绿素的含量。(3)除实验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应加以控制。(4)设每天至少光照x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才能正常生长,即14.2x>3.7×24,则x>6.253521,取整数最小值为7。

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④   ①②③ 

(2)E基因抑制D基因的表达,黑素细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两(多)对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①乙和丙   黑羽鸡与丙组白羽鸡进行测交   ②3∶13(2分)     4/9(2分)

解析:(1)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与黑色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E基因抑制D基因的表达,黑素细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故含有E和D基因的黑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由于此黑色素的形成受两对基因控制,故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两(多)对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黑羽鸡的基因型是eeD_,白羽鸡的基因型是E_D_、E_dd或eedd。利用这批纯种白羽鸡(甲组:EEdd,乙组:EEDD,丙组:eedd)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羽鸡(eeDD),由于基因D来源于乙组,基因e来源于丙组,故应选择乙和丙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黑羽鸡的基因型为DDee和Ddee,分别与丙组白羽鸡进行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纯种黑羽鸡。F2中黑羽鸡eeD_的比例为1/4×3/4=3/16,故黑羽鸡与白羽鸡的比例为3∶13。F2黑羽的基因型是1/3DDee和和2/3Ddee,故D的基因频率是2/3,d的基因频率是1/3,因此,F2中黑羽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黑羽的纯合子占全部F3个体的比例为2/3×2/3=4/9。

30.(10分,每空1分)

(1)染色单体   甲   乙   DNA复制  丙→乙   Ⅲ和Ⅳ  Ⅰ     (2)丙   乙     (3)③

解析:(1)由图①观察发现柱状图Ⅰ、Ⅱ、Ⅲ、Ⅳ中b只存在Ⅱ、Ⅲ,在(1)Ⅳ消失,说明它应该是染色单体,根据数量变化可知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分子。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柱状图Ⅱ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之前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子细胞之前。柱状图Ⅲ其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柱状图Ⅰ表示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体细胞。柱状图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图②中观察染色体行为,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和是否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可知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一个不正常的XbY精子和正常卵细胞Xb结合产生,也可能是一个不正常的XbXb卵细胞和正常精子Y结合产生。

(3)根据最后的插图看出图A精细胞其染色体和图B中③的染色体是由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经着丝点分裂产生,其中一点差异是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

31.( 10分,每空1分)

(1)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 ② Ⅱ→Ⅰ     (2)电子显微镜 流动镶嵌模型 

(3)载体蛋白 氨基酸                                 (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数量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