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由著名化学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在1958年福州大学成立之初创建,是福州大学设置最早的系之一。1961年化学系与同期建立的化工系合并为化学化工系。1984年由化学化工系又分立成化学系和化工系。2001年5月两系合并组建为化学化工学院。2014年3月从化学化工学院再次拆分为化学学院和石油化工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按二级学科设有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与制药工程系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六个教学单位。按照研究方向设有包括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和院级在内的13个科研团队。
化学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56人、副高职称教师51人。目前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福建省百人计划学者6人。另外有双聘教授或兼职教授1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1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有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1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
化学学院拥有优良的教学条件。目前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专业)、3个福建省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基地(物理化学专业、分析化学专业和工业催化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结构化学)、1门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化学)、1门福建省精品课程(结构化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并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化学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化学(大类)、制药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现学院在读本科生600多人。
化学学院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安全与药物化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药物分析二级学科博士点,且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化学学院建有化学和化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物理化学、材料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药学、能源与环境化工、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学院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560多人,博士研究生150多人,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人员20多人。每年面向全国和海外招收硕士研究生250人,理学和工学博士研究生近50人。
化学学院拥有先进的科学研究平台。现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两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光动力治疗药物与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功能材料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固体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化学学院的物理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光催化创新平台为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化学一级学科、药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拥有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光催化团队)、2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光催化基础与应用”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学院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富有特色。
“十一五”以来,化学学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经费近200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级项目190多项,总经费120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600多篇,获得专利160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项20多项;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北京化学所等研究所,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的许多大学,以及国内的许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交流关系。并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
化学学院正按照福州大学确立的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