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B卷
宜昌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B卷)参考答案
命题:当阳一中语文组
审题:李伟杰、万永翔、刘艾国、谭小红、李政、覃万里、高均柱
1.B(A曲解原文,两种教育本身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C文中说英式教育是“貌似以‘玩乐’为主”,并非真正的“以玩乐为主”;D张冠李戴,文中是笔者发现,而非英国教育者的观点.)
2.C(A曲解文意,文章第二段“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所以选项A中“总是笑意盈盈”说法错误。B原文是“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并非数学很差;D强加因果.文中没有这个因果关系)
3.(D项过于绝对,不能对别国教育模式一味照搬或移植。)
4.B
5.C(年号也是帝王用的)
6.D 文章第一段“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说明释之不是兄弟中的老大。
7.⑴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所以、失——兴、称善、拜,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
⑵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以他为依据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把他们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平、倾、为之、措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充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就立即逃走。"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本来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一定不弄坏车使我受伤吗?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如果改变加重它,这样法律就不被百姓相信了。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把他们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gaokao.xuecan.net
8.“送”字最传神。(1分)“送”有“送来”之意,(1分)此处将“梧叶”拟人化了(或者化虚为实,将寒声、风声形象化;或静中显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1分),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风瑟瑟、落叶飘飞的秋景图(1分),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和诗人漂泊流浪的孤寂凄凉的情怀(1分)。(意对即可)
9.(2)反衬(衬托)、对比或者以乐景衬哀情。(1分)夜已深了,却仍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1分)。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1分),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1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孤独之情、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感年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感。(2分)(三种情感只需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意对即可)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1.(1)C给3分 ,D给2分,E给1分(A原文是说特蕾莎修女在回忆12岁时的想法时说“意识到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而非12岁时说。B 与出身无关,只要加入时没有多余的个人财富,加入后不追求个人财富即可,故不正确。E是“三个之一”故得1分。)
(2)①开头写了印度人民对特蕾莎修女的哀悼,(1分)②结尾写香港歌手对特蕾莎修女的赞美,(1分),从这两处可以看出特蕾莎修女赢得了国内国际人士的(广泛地)尊敬和赞美,都从侧面表现了特蕾莎修女高贵的人格魅力。(2分)③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2分)
(3) ①有爱心,有悲悯情怀,有奉献精神(例子略)②谦虚博大的情怀,不求个人荣誉(语言)③坚韧顽强的精神(奔走呼号)④英勇无畏的精神(斗和尚,赴战火中领人)⑤生活简洁朴素,不追求个人享受(日常生活)(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任意四点给6分,其它概括,只要文中有表述亦可。
(4)(一)行动上:①在国内创办了各类救助机构,如露天学校,“垂死贫民收容所”,麻风病防治中心。②在贝鲁特的战区,在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区、在非洲爱滋病蔓延区都留下了她衰弱而坚定的身影。她甚至只身到科索沃交战区解救被围的妇女儿童。③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呼吁取消宴会,把节省的钱捐给加尔各答的穷人。④将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穷人。以上行为不但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使无数的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6分)
(二)联系实际(较开放,略)(每条2分,联系实际2分)
12.D (①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使用对象错误。②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用在此处合适。③犯而不校:收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自己也不计较,强调宽怀大度。此处望文生义。④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使用的是第一个义项。⑤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无可非议”。 ⑥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13.B(A 搭配不当,应为“提高……效率”; 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D.成分残缺,“应对”缺少宾语,应在“扩大”后加上“的问题”。)
14.A(“画面上”紧承前文《向日葵》,所以⑥打头。③④①连在一起是描述画面中葵花的特点,②⑤谈梵高对于色彩的合理利用,与后面衔接。)
15.①在唐代就以造船闻名 ②从考古发掘中也能证明 ③民间造船业也兴旺发达
16.标志由中心山、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山、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环”又喻指环境,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17.作文立意:学习提升应该是一个人终身的内在需求,不因时代,不因个人身份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