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理学院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理学院简介
理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时成立的光学物理系,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薛鸣球院士、王之江院士等都曾在此任教。多年来秉承优良传统,坚持以理为主、理工融合的办学理念,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铸就了信誉卓著的品牌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2002年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后,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理学院。
理学院设有应用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工科数学基础教学部、大学物理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单位。现有学生总数25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9人,硕士研究生408人,本科生2063人,留学生1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实验人员4人,博士生导师21人,正高职28人,副高职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0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光电传感与物联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应用统计、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物理电子学为国防特色学科,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9个本科专业。
学院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荣获4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4门,吉林省优秀课程10门,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程7门;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编出版著作、教材15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兵器工业教材工作委员会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研立项7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30项。近三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荣获国家三等奖2项。
学院建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长春市科技创新中心。在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原子分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导波光学、非线性物理及计算物理、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半导体激光器物理与技术、光电成像器件与系统、微纳制造理论与技术、红外技术与系统、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等领域拥有雄厚科研实力。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等一批高水平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同美国、俄罗斯、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其中27个省市区进入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全国直辖市、沿海城市的比例达到31%,进入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2%;本科生一次就业率比例为93%以上,考研率为28%以上,进入“985”“211”高校、中科院直属院所读研的学生比例平均为57%。
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一个以理为主、理工融合、军民兼顾、光电特色突出、基础和应用并重,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光电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实现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军民兼顾,光电技术特色鲜明,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