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3
一、(每题3分,共15分)
1.B [解析] A项“坐落”;C项“平添”;D项“ 旖yǐ”。
2.A [解析] ①延展:延伸;扩展。延宕:拖延。二者适用对象不同。②风致:风味;风趣。景致:风景。这里应为抽象的风味,不应是具体的景点。③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传承:传授和继承。两个词可从不同语素“载”和“传”辨别分析;另外也还可以参考:“承载”的施动者往往是物,物作为载体;“传承”的施动者常常是人。
3.D [解析] D项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4.B [解析]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A项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这里曲解词义,应换成“三令五申”。C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这里褒贬误用。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这里不合语境,应换成与“黯然离去”相对意思的词语。
5.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应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C项句式杂糅,“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选其一;D项不合逻辑,要么“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要么“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二、(每题3分,共9分)
6.D [解析] D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虽然音色古朴浑厚,但共鸣效果不佳”,转换了说法,是正确的。A项“制琴为荣”表述有误,原文第一段为“能琴”指弹奏琴,选项表述曲解文意;B项从原文第二段“便将其多年来对各类古董珍玩的鉴赏心得与审美经验著成此书”“列于其首的便是‘古琴辨’35条”,可知《洞天清录》不仅仅介绍古琴品鉴,本项表述混淆范围;C项出自原文第三段,赵希鹄的观点无中生有。
7.C [解析] C项出自原文第五段“将音乐声学的实践经验纳入阴阳体系加以阐释,在当时并不鲜见”“在晴天和雨天、清晨和傍晚抚琴以辨别音色”等内容,是正确的。A项“导致古琴整体制作水平有所下降”无中生有,且从第三段开头“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也可知此观点错误;B项从原文第五段“用阴阳理论解释琴材的选择,大约始于北宋《琴书》”,而选项 “古琴面料所用桐木按生长方向分为阴阳材,首见于《洞天清录》”表述为张冠李戴;D项自原文第五段“由于日照条件等不同,桐木材质也会存在差异,在音色上存在细微差别,当然是可能的”可知作者认为“因日照条件不同而导致阴阳材不同”是正确的,选项表述曲解原意。
8.B [解析] B项主次不清,本文主体部分介绍了《洞天清录》关于古琴选材的内容,而借助阐释阴阳理论也是为了说明古琴的选材,并不是针对阴阳理论本身的。
三、(每题3分,共12分)
9.B [解析] B陷,意思应为“攻陷”。
10.C [解析] 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C [解析] 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四、(共24分)
12.B [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
13.(10分)①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http://www.yggk.net/zt/qingdaoyimo/
②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5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
14.(8分)(1)描绘了一幅山色空翠、烟霏飘渺的画面,营造了悠远空灵的意境,蕴含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追求;(3分)承接上文,是对“何处”巧妙回答。(1分)
评分标准:内容3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词人排解愁苦、乐观旷达的感情;(2分)
下阙中“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表达作者不辜负美好时光,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或“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意指人生有限,学会排解,肯定当下人生的价值;)(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意指无限宇宙之中充满生机,对人生的旷达;)(或“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借齐景公游牛山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2分)
评分标准:情感2分,抓住两点分析合理得2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评分标准:每句1分,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五、(共12分)
16.(4分)①又突然有了几分暖意 ②竟生出了嫩绿的草芽
评分标准:第①句2分,第②句2分;第①句扣住暖意,第②句扣住草芽萌发;意思对即可。
17.(4分)参考示例:
(1)钱塘江边风云际会 西子湖畔中国担当
(2)杭州城拉开经济帷幕 习主席提振世界信心
评分标准:每一联得2分;围绕材料来写,上下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对,仄起平落。
18.(4分)答案示例:
(1)图形主要由一座山、一位古人形象组成,整体构图为变形汉字“山东”。(2分)
(2)山代表五岳之尊泰山,古人形象代表圣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寓含着山东自然与人文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故里。(2分)
评分标准:答出两个构图要素可得2分,寓意2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符合山东地域特点,也可适当给分。
六、(共18分)
19.(4分)答案示例:干练矍铄,技艺高超,认真严谨,自信,勇敢无畏,珍视荣誉。
评分标准:每点1分,围绕人物形象、技艺、态度、品质作答,对4点得4分。符合意思即可。
20.(4分)答案示例:充分展示了老人的才华和胸有成竹的自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悬念感;为文末揭示老人的身份做了铺垫。
评分标准:每点1分,能够扣住小说内容和结构作答。意思对即可。
21.(4分)答案示例:①语言描写,表现老人的幽默,突出老人对自己技艺的自信。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动词和拟声词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气势和技艺的纯熟。
评分标准:每句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符合意思即可。
22.(6分)答案示例:
参考答案一:不同意。“硬打三分”题目新颖,有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能揭示老人的技艺高超和人格的硬气,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2分)概括小说的关键情节,凸显积极昂扬的精神主题。(2分)若以“马凳”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参考答案二:同意。“马凳”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马凳叙述故事;(2分)通过展示做马凳的过程,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技艺才华;(2分)能通过揭示马凳在抗战时的价值来表达小说爱国的主题。(2分)若以“硬打三分”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评分标准:选择观点,能围绕小说要素进行有理有据阐述;符合意思即可。
七、(共60分)
23.参考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作文审题立意思路简析:http://www.yggk.net/zt/qingdaoyimo/
本次作文在选材整体特点上侧重比喻性的特点。
材料以固态的盐可融于水中化为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来喻指生活中相似的现象或道理——某些东西(或现象)会以无形(或抽象)的方式存在并渐染式地发生着影响。对“盐”的理解,可侧重其物理变化特性,不必过多考虑其实用价值属性(比如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从材料的思辨性看,可思考“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关系,侧重“无形”的影响或价值方得其要。写作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道理相衔接,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在文体选择上,学生既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进行记叙类写作或者小说创作,也可以依据感悟提炼观点进行议论性文体写作。
在写作内容上,既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处落笔,但在归结主旨上,应通过感悟或自省,落实于积极健康的立意,以符合高考作文的方向性立意要求。
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诸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影响、中西文化的逐渐融合、爱国情感的培育、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的形成、社会道德风俗的变迁等,甚至是对中国哲学智慧——大道无形的认识;小处落笔可选择亲人间的爱、个人品格的塑造、语文素养形成等等,可从生活中的细节取材或基于对细节的思考感悟,这些都是以化有形为无形的方式渐染熏陶影响改变着我们。
如不考虑盐的实用属性,亦可从反面选材,诸如浮躁、急功近利、戾气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无形中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反面选材需要作者通过反省式的文字进行正面立意。
2、具体立意内容可根据阅卷查标后再定。
附:文言文翻译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
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
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http://www.yggk.net/zt/qingdaoyimo/